“春雨驚春清谷天,夏滿芒夏暑相連。秋處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!鞭r(nóng)歷二十四節(jié)氣,是中國人認知一年中時令、氣候、物候等變化規(guī)律所形成的完整知識體系,是中華民族探索大自然和社會人文的智慧結晶。
今日推出“清風郴職·節(jié)氣話清廉”之清明篇,挖掘節(jié)氣里的廉潔元素,弘揚清風正氣,助力清風郴職建設,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有溫度和底蘊的廉潔文化,共同唱響二十四節(jié)氣廉潔之歌。
【清廉有節(jié)】
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,是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五個節(jié)氣!稓q時百問》中說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,故謂之清明!鼻迕饕坏,氣溫升高,雨水充沛,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(jié),故有“清明前后,種瓜種豆”“植樹造林,莫過清明”的農(nóng)諺。
二十四節(jié)氣中,只有清明既是節(jié)氣又是中國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,它不僅有祭掃、緬懷、追思的涵義,“清”和“明”也寄托著老百姓對國家、對社會風氣的要求,對“官德清明”下朗朗乾坤的期望,其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清明節(jié),又稱踏青節(jié)、行清節(jié)、三月節(jié)、祭祖節(jié)等,這一天,人們除了追思緬懷、祭祖掃墓以外,還會進行踏青、蹴鞠、插柳、蕩秋千、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活動。年年祭祀,不忘本源,歲歲踏青,不負春光。
【清風廉語】
春是萬物生發(fā),“本立道生”的季節(jié)。中國人自古講究“中正”,養(yǎng)德更是如此。廣大教師需行“正道”,務“正事”,樹“正氣”,在工作生活中把握“中正不失衡”的原則,在心田播下“正氣”的良種,廉潔自律,做到內(nèi)化于心,外化于行!俺萌〈汗,還留一半,莫負今朝”,讓廉潔的種子伴隨春光播撒在每名教師的心間。
【廉潔從教】
古人云:“ 不受曰廉,不污曰潔!绷疂嵤侵袊鴤鹘y(tǒng)道德的一個基本規(guī)范,被視為“國之大維”、“仕者之德”和“人生大綱”。它包含著兩層意思,一是為人廉潔,要求做人清介自守,這是基礎。二是為官廉潔,要求廉潔奉公,這是對為官的基本要求。教師作為肩負社會育人大任的工作者,雖不能算做“仕”,但教師是社會道德的傳承者,是人格的復印機!皩W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,教師應當廉潔。廉潔從教是對教師品行和作風方面的道德要求,是教師高尚情操的具體體現(xiàn),是師德之根本。
【故事話廉】
于謙60歲壽辰那天,門口送禮的人絡繹不絕。于謙叮屬管家,一概不收壽禮。皇上因于謙忠心報國,戰(zhàn)功卓著,派人送了一只玉貓金座鐘。誰知管家根據(jù)于謙的囑咐把送禮的太監(jiān)拒之門外。太監(jiān)有點不高興了,就寫了“勞苦功高德望重,日夜辛勞勁不松。今日皇上把禮送,拒禮門外情不通。"四句話,叫管家送給于謙。于謙見了,在下面添了四句:“為國辦事心應忠,做官最怕常貪功。辛勞本是分內(nèi)事,拒禮為開廉潔風。"太監(jiān)見于謙這樣堅決,無話可說,回去向皇上復命去了。
于謙辦事鐵面無私,清廉正直,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貪官;实垡灿X得于謙不通人情,不把皇上放在眼里,心中老是不快,于是在貪官的誣陷下,皇帝尋了個罪名,撤了于謙的官,還要問他的罪。于謙在牢里寫下了這樣的一首詩:“千錘萬鑿出深山,烈火焚燒若等閑。粉骨碎身·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間!